全国咨询热线:4000 836 887
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绚烂多彩的唐三彩是唐代繁荣辉煌的写照。封闭一年多,洛阳博物馆唐三彩展厅已经完成提升改造,并于近日重新对公众开放。您可以来这里穿越时空,一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大唐帝国,感受当时的风土人情。
变化
灯光升级,部分文物首次展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洛阳博物馆二楼的唐三彩展厅,第一感觉就是展览氛围较以前更好。“这主要归功于灯光,之前的展厅是自然采光,反光比较多,采用射灯后效果更好。”该馆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唐三彩展厅现在分为“惊世发现”“人文风采”“丝路胡风”“唐人信仰”“流彩新韵”五部分,展出文物近百件。展览从人文、贸易、宗教等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展览单元更加明晰合理,方便观众理解。
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展览筹备中,他们还搜集到了1907年7月清政府修建陇海铁路汴洛段工程时,在邙山唐墓中挖出唐三彩的照片。“它们清楚地表明了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这些资料都放在‘惊世发现’板块中进行展出。”该负责人说。
展览还展现了洛阳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成果,让洛阳博物馆深藏库房中造型各异的三彩镇墓兽、三彩天王俑走出库房进行集中展示,让公众了解和认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看点
唐代女性梳妆讲究多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是唐代诗人张祜描写虢国夫人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她自恃美艳,素面朝天见玄宗的事情。在古代,梳妆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虢国夫人这样做是很失礼的。
那么,当时的女性该如何梳妆?您来洛阳博物馆唐三彩展厅看看就知道了。
中分、斜刘海、齐刘海……在今天,换个发型是打扮中的重头戏,在唐朝也不例外。记者在展厅中看到,仕女俑各式各样,变化最丰富的当数她们的发髻——有的高高扎起,庄重大气;有的分到两侧,俏皮可爱;有的低低垂下,慵懒华贵。“什么人梳什么头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单刀髻在初唐时只有贵族能梳,到中晚期平民才渐渐可以梳。”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换发型,唐代美女化妆也很讲究,展厅中就有专门介绍——首先需要敷铅粉,相当于今天的打粉底,好让皮肤显得更白,然后抹胭脂、画黛眉。这还不算完,唐代女性喜欢在额头、脸颊上进行更多修饰,这就需要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也就是用红色花瓣和画笔进行造型。最后再涂唇脂,相当于今天的画唇彩。
释疑
人物俑为啥都“素面朝天”
在了解唐代女性如何梳妆后,许多市民参观完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啥无论男女,人物俑都“素面朝天”,没有化妆痕迹呢?
这还要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说起。唐三彩的彩釉流动性很大,不同颜色的彩釉处于一种互相掺杂、相互融合的状态,这造就了它绚丽多姿的独特魅力。正因为如此,人物俑的面部是不上釉的,不然入窑一烧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花脸,十分不雅。
“人物的眉目、妆容都是用画笔彩绘的,当年刚制成时栩栩如生,经历千年岁月后颜色已经基本褪去,所以现在看来是‘素面朝天’,时间成了卸妆油。”该馆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您去看看现代制作的三彩人物俑,面部细节就十分清晰。
对兽俑来说,就不存在这么多讲究,它们的面部都上有彩釉,现在依旧色彩斑斓。记者在现场看到,兽俑主要有马和骆驼两种。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马象征自强不息,显示了古人的精神追求,骆驼则是商贸的重要工具,象征财富。大量的骆驼俑和胡人俑,也显示了当年丝绸之路上贸易繁盛。
“唐三彩现在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但相比较来说,洛阳唐三彩体形更大,色彩更鲜明,数量也更多,非常值得一看。”该馆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