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工业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型中,上海作为中国玻璃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率先完成了对工业旧址的改造,并在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的原址上,建成了工业设计色彩浓厚的上海玻璃博物馆。这一举动,意味着文化艺术将在工业的土壤上复兴、再生。
自2011年建成开馆以来,上海玻璃博物馆在几年间不断为公众奉献着精彩纷呈的展览,从一年一度的中国古玻璃特展,到吸收全球顶尖玻璃设计品的Keep It Glassy特展,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墨西哥、肯尼亚、日本、韩国等共23国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参与博物馆各类展览项目和公众活动。玻璃设计与艺术正跨越空间和语言文化的藩篱,将各式跨型态的玻璃设计与艺术藏品共享于众。
建馆四年,上海玻璃博物馆不断借鉴着西方工业园区成功转型的案例经验,在打造博物馆建筑群时引入主题园的概念,将玻璃作为艺术主体、上海玻璃博物馆作为艺术核心,创造全新、多功能化的G+玻璃主题园。
一方面,以多元、开放的空间结构,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解释、更新、丰富着玻璃的物质和精神形态,一方面,以玻璃为媒介展示、发现、创新、探索、延伸着自身乃至城市文脉的、未来的各种可能。
G+玻璃主题园融合了上海玻璃博物馆的艺术展览与园区文化休闲项目,将最生动的艺术与最精彩的生活呈现在公众面前。
从熔炉车间到艺术空间,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建筑在一甲子的发展中经历了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转型。场馆改建时,在大量保留原有空间结构与细节的基础上,上海玻璃博物馆被赋予了艺术观赏性、互动娱乐性与再生创造性。结合玻璃艺术与建筑本身的特点,在主馆内塑造了众多参观亮点,如“万花筒入口”、“历史长廊”、“玻璃屋”、“古玻璃珍宝馆”等,实现着玻璃艺术在空间上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