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0 836 887
在东莞横沥长巷村,有一位收藏爱好者,他热爱收藏革命时期的老物件,或者是旧时平民使用的诸如水壶、碗筷、农具、帽子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旧物,至今已收集数千件。他,就是长巷村的村民香进光。
6年前,因满怀对红色革命故事的热情,香进光走上了收藏老物件之路。他发动村里的乡亲搜罗家藏的老旧物件,并到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收集,希望2016年能建设一间“红色展馆”。
“老物件有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
今年39岁的香进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土收藏爱好者,在他的土特产店里,一个专柜展示着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包括上世纪50、60年代版本的《毛泽东语录》、《毛泽东作品选》,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发黄破旧的鸡公碗,生锈的旧式闹钟等。所有的老物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俨然一个微型的“博物馆”。同时,还有许许多多从全国各地寄来但尚未开封的货物,里面都是各地热心人士寄来的老物件。
据香进光介绍,他之所以和这些老物件结下不解之缘,源自于对革命先辈英勇抗战故事和红色革命历史的执着和热爱。在他的眼里,每一件旧物都是有生命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几本《毛泽东语录》,父亲有空的时候很喜欢拿出来研读。”耳濡目染之下,香进光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如今重新翻回那些旧读本,心中别有一番感受。香进光说,老物件是历史沉淀过程中的载体,它们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能为后辈研究历史提供很好的佐证依据。
2010年开始筹划收集老物件
2010年,香进光开始筹划收集老物件,并发动村里的乡亲把家中的旧式锅碗瓢盆捐赠出来,共同追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岁月。让香进光意外的是,大家都一呼百应,有的甚至远道而来,亲自上门把家珍交到他手中,有的还是以前农民用于遮风挡雨的蓑衣和煤炭式原始烫斗。
在香进光的店里挂着一件“镇店之宝”——一幅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毛泽东像。这幅毛泽东像原本是挂在横沥一所小学的教务处,后来该小学拆迁改建,很多旧物就被丢弃了。这幅画像被收藏了起来,藏了30多年。“有一天,这位老人无意中得知我十分喜欢收藏老物件,特意把它交到我的手中,我为此很感动。”香进光说。
“事实上,这些老物件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它们在时光的冲刷中依然能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无可替代的借鉴意义。”香进光说。
香进光还有一个“八宝袋”般的透明胶袋,里面装满各种大小不一的票据,包括地契、粮票、家书等,有的票据的年份甚至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香进光说,有些粮票或肉票是我国特定的计划经济时期人们购买粮食的主要凭证,很多老人看重这些票据,依然对那段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记忆犹新,并向后辈详细地诉说它们的产生由头和历史意义。
希望让参观者重温红色经典
香进光搜罗老物件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长巷村,有的甚至来自广西、湖南、江西等省份。“很多红色革命时期用过的老物件都来源于红色革命根据地,我花了6年的时间收集了数千件,并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自海,同样爱好收藏老物件的‘发烧友’。” 香进光说。
香进光说,希望2016年收集更多老物件,并建立一间微型“红色展馆”,让参观者重温革命岁月的红色经典。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这些老物件会变得越来越稀罕,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