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0 836 887
日前,今日美术馆2号馆里热闹非凡,一场名为“今日·卧游”的展览,和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气韵非师”同步开幕。展馆内,六个书房中的多媒体影像正在呈现范宽、倪瓒、吴昌硕、潘公凯等艺术家的互动作品。而此时,在今日美术馆观展的文艺青年小玥,正在通过大屏幕和威尼斯展览的参观者用英语打着招呼。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展览呈现方式和互动方式简直是闻所未闻,在虚拟美术馆里参观畅游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看来,虚拟美术馆已经近在眼前,今日美术馆自己的虚拟展馆“今日未来馆”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策展人王春辰在一次研讨中,也提到了虚拟美术馆建设的迫切性。“中国现在有3000个到4000个博物馆,然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艺术品很有限,这说明有大量的艺术品还没有应用到数字技术。然而,虚拟博物馆背后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便捷的技术让美术品的价值、研究都发展到极限。”由此看来,美术馆与艺术展的数字化进程,的确是艺术领域在未来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
个案分析
艺术自助APP
如果说今日美术馆是专业艺术机构中的虚拟馆先行者,那么51空中艺术馆则是一个综合性的虚拟艺术馆。进入51空中艺术馆的界面,正在进行的展览分为名人展区、艺术爱好者展区、艺术家展区、机构展区和赛事活动专区。名人展区中有影视演员杨恭如、窦骁,《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钢琴家孔祥东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展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联展》上,不乏刘小东、向京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而在艺术爱好者展区,则是一些拥有艺术梦想的爱好者自己策划的展览。
功能
不是简单将作品数字化
提及虚拟美术馆,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仅仅是通过拍照方式把艺术作品数字化并放置在网络中,其实这只是虚拟美术馆发展进程中的一小步。在高鹏看来,要充分发挥线上艺术品和虚拟美术馆的不可替代性,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从而创作不同以往的艺术品。“试想一下,在虚拟空间里,一件1万米长的艺术品也可以实现,而在实体美术馆里,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基于此,高鹏也总结出虚拟美术馆的功能,“首先是要承载于网络和移动终端,让观看有便捷性,其次内容要和实体美术馆有区别,有其特殊性,另外还要和实体美术馆有一定的联动,要实现线上线下的多维互动。”
机遇
大量艺术品附着互联网
在很多人看来,线上观看艺术品就像“网恋”,搞不好就会“见光死”。也就是说,艺术品必须要看到实物才有触动心灵的感受,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虚拟美术馆的兴趣。但在高鹏看来,当代艺术正在不断挑战原有的界限,艺术家也已开始用新材料表现当下的情感和新观念,所以未来一定有一些艺术品是附着在互联网上才能成立,因此也无所谓看不看实物一说。“未来的艺术品会非常适应互联网时代,也适合在互联网中传播和呈现。”当然,人们不可能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我们有时也需要“看得见摸得着”。高鹏认为,未来的展览方式一定是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
优势
线上先概览节约时间成本
有人对虚拟技术的前景并不看好,他们认为虚拟技术可能鼓励人们进美术馆,也可能在家中轻点鼠标了事,而对于原本便喜爱看展览的观众,有多少人会满足于虚拟美术馆的有限体验?在高鹏看来,现代生活中,因为交通拥堵等原因,许多人不去美术馆看展览不是因为资金成本,而是担心时间成本,来回三四个小时却看了一场并不喜欢的展览也许是种浪费,所以线上概览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展览,一定不会满足于在网上随便看看,一定会走进美术馆。即使要来实体馆看,也可以在线上先把功课做了,到现场看的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理解更深刻。”
演变 从虚拟展览到今日未来馆
实际上,国内早就有机构开始了3D美术馆的设计制作,而今日美术馆堪称国内美术馆中的先行者。早在六年前,今日美术馆就开始尝试虚拟展览,并且以威尼斯双年展为“坐标”,每两年呈现一次全新的技术突破。6年前,今日美术馆的技术人员在网络上构建了一个3D“中国馆”,并把许多策展人的理念放在里面,但因技术缘故和带宽限制,最终无法实现网络观看,只能在台式电脑中观看。4年前,团队已经开始应用360全景技术,派遣工作人员赴威尼斯全景拍摄,呈现出360度无死角的“中国馆”,用鼠标点击就可以层层进入。到了今年,今日美术馆又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同步搭建了平行展的部分实景,和威尼斯展览真正实现实况同步,在美术馆内开启了“今日·卧游”展,让中国观众真正“身卧中国,目游威尼斯双年展”。展览开幕当天,今日未来馆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定位 不断生长的文化共生系统
到底什么是未来馆呢?高鹏表示,未来馆不再是简单的360全景展览、虚拟展览的网络再现,它更像一个自组织、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共生系统,提供一个实时的全面的全球文化实验窗口。也就是说,今日未来馆将成为国内首个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美术馆——“观众只要将自己的手机摄像头对准目标,便可以触发预设的增强现实内容,他们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看到眼前雕塑活动起来或者消失,甚至可以自行移动它的位置,输入并看到其他观众的评论……”高鹏还表示,未来今日美术馆还会和年轻艺术家合作,不断通过互联网发布作品,“这样一来,基于网络传播的过程就是作品本身,展示方式可能是不断在朋友圈里转发。原先实体馆里的开幕式,已经变成一个具有总结性质的party,展览的传播和受众已经在前期完成了。”
挑战 艺术家也要“脑洞大开”
在高鹏看来,虚拟美术馆时代的到来,不但给美术馆带来新的挑战,艺术家也需要“脑洞大开”,“艺术家创作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但是长久以来艺术家已经适应了在有限空间里创作,突然开放了空间,很多人往往无法海阔天空的展开想象。而年轻艺术家也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虚拟美术馆展示,然后找到藏家和项目投资人再落地到实物。总的来说,我们鼓励艺术家突破界限,说不定一件现在看起来有点疯狂的作品,在百年之后真的实现了呢!”
高鹏表示,目前,今日美术馆的设计师王晖正在虚拟世界里建立“今日未来馆”,“未来馆的建设难点在于,他必须和正在做创作的艺术家讨论,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冲破场馆的界限,而我们的展馆也在不断生长。”
定位 艺术家和爱好者各取所需
51空中艺术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以3D美术展馆为载体,在进行展览的同时,建立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上下游的平台。在创始人洪鹤庭看来,任何人群和机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各取所需,他们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快速对接,从而达成更多的商业合作。而为了适应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51空中艺术馆在网站开发的同时,还上线了APP,满足随时观展、办展的需求。
据悉,51空中艺术馆APP支持用户创建自己的艺术展,用户可随时上传作品举办自己的3D立体展览,并选择自己中意的展馆类型、更换画框、布置家具,打造个性展馆,甚至在展馆里用音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此外,51空中艺术馆APP添加了包括涂鸦、邀请函、分享等互动和娱乐功能。用户可通过涂鸦功能进行即时创作,上传到自己的展览、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还可为自己的展览制作精美邀请函,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分享,邀请朋友前来观展、办展,形成一个基于艺术的社交空间。
优势 线上平台有“引流”效果
提及未来的展览方式时,创始人洪鹤庭坚定地表示:“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欣赏艺术作品固然要看实物,但是线上展览会拓宽线下展览的影响力,而且线上的展览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洪鹤庭举例说,“如果我收到一个展览的邀请函,但我人在外地无法去现场看,这时如果能通过手机APP直接观看展览,还可以进行评论、交流,就会弥补很多无法前往现场的遗憾。而如果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先做线上展,再办线下展,一定会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爱好者。在拍卖行业,先行的拍卖预展也将吸引更多藏家。”
特色 提升大众艺术审美
在洪鹤庭看来,目前的艺术网站都是为艺术界从业人员、专业藏家而设,曲高和寡,不接地气,因此她希望把51空中艺术馆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平台,“我们可以让专业人士和普通艺术爱好者在一个平台上展示,爱好者在圆梦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专业人士的作品,而专业人士将拥有了更多的观众。艺术家作画不仅仅是为了少部分藏家,大众也应该欣赏到好的作品,而开放式的平台恰恰能提升艺术审美的普及度。”
未来 提供更多衍生服务
洪鹤庭表示,开放的平台意味着将各种人的需求集结在一起,需求本身会衍生出各种服务和交易,比如提供专业定制展馆和展览、提供线上展览的储存空间,进行衍生品交易等。“艺术家可以授权给我们开发衍生品,或者任何人的作品被相中,都可以开发成衍生品。或者你希望将自己的展品做成画册,甚至是想要办线下展览,我们都可以提供服务。”